物业费滞纳金怎么算
(一)物业费滞纳金是否收取和收取标准取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如果合同中含有加收滞纳金的条款,则物业公司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比例收取滞纳金。具体征收的数额根据各个物业公司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参考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执行,一般为千分之三,没有约定的可按银行同期利息计算。
(二)物业费滞纳金的计算公式:假如本月应交50元,但业主延迟了14个月才交,按每天5%的违约金计算50元5%=2.5元/每天2.5元/每天30(每月30天)14个月=1050元不过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就是物业服务合同当中约定的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的违约金是否与业主延迟交纳物业费的违约金对等,也就是说如果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是否也是约定按每天5%的额度赔偿业主违约金,如果物业服务合同当中仅仅约定了业主延迟交纳物业费的违约金,却没有约定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的违约金(这种情况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当中普遍存在),或者说业主延迟交纳物业费违约金的比例明显高于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违约金的比例,这就造成了合同双方赔偿额度不平等,违反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物业费滞纳金怎么算
物业费滞纳金的计算方法:
1、为了运算方便,把日滞纳金化成月滞纳金,即千分之三乘30天得0.003300.09;
2、滞纳金SKN0.003T,即滞纳金S月管理费欠费月数0.003月欠费的平均日长度。
二、分析详情
物业费滞纳金是不能免交的,因为这个滞纳金是我国行政机关对那些不按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人一种惩罚,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的方式来执行,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另外,这个滞纳金的措施能避免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是一种行政管的有效手段。
三、物业费滞纳金收取的标准是什么
2、物业费收取标准将作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附件,由开发商在卖房之前与物业公司签订,需要上报市建委予以公示。合同范本明确规定了开发商、物业公司、业主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物业费的滞纳金怎么算
逾期缴纳物管费每天按3%。收取滞纳金、通知接房后15天不接,按万分之二向开发商支付代管费。滞纳金指针对不按纳税期限缴纳税款或者不按还款期限归还贷款,按滞纳天数加收滞纳款项一定比例的金额,它是税务机关或者债权人对逾期当事人给予经济制裁的一种措施。物业费滞纳金怎么算
法律分析:物业费滞纳金是否收取和收取标准取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如果合同中含有加收滞纳金的条款,则物业公司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比例收取滞纳金。具体征收的数额根据各个物业公司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参考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处是否有收取业主拖欠物业管理费滞纳金的权利,确实应按照其管理服务合同上的相关规定实施。如果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写出加收滞纳金的条款,则物业管理处是可以按照合同的规定,对未缴纳管理费的业主收取滞纳金。如业主认为物业管理处并无实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其不满的,可取证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不过一般来说,如今物业公司为了保证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履行,通常情况下都会加入滞纳金条款,而不同物业公司的滞纳金比例也会有些许出入。 物业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以及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区别不同物业的性质和特点,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物业服务收费办法,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物业费滞纳金怎么计算?
这个滞纳金应该属于违约金的性质,从数额上说应该是过高了,你可以协商解决,少给点,协商不成,你可以起诉减少滞纳金。
物业费滞纳金怎么算
(一)物凯灶业费滞纳金是否收取和收取标准取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如果合同中含有加收滞纳金的条款盯卖扮,则物业公司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比例收取滞纳金。具体征收的数额根据各个物业公司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参考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执行,一般为千分之三,没有约定的可按银行同期利息计算。
(二)物业费滞纳金的计算公式:假如本月应交50元,但业主延迟了14个月才交,按每www.jizhuba.net天5%的违约金计算50元5%=2.5元/每天2.5元/每天30(每月30天)14个月=1050元不过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就是物业服务合同当中约定的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的违约金是否与业主延迟交纳物业费的违约金对等,也就是说如果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是否也是约定按每天5%的额度赔偿业主违约金,如果物业服务合同配祥当中仅仅约定了业主延迟交纳物业费的违约金,却没有约定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的违约金(这种情况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当中普遍存在),或者说业主延迟交纳物业费违约金的比例明显高于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违约金的比例,这就造成了合同双方赔偿额度不平等,违反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