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扰民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小区几点到几点算扰民

一、小区几点到几点算扰民

1、晚11点到次日早7点,分贝高于80分贝,即为扰民。一类生活区域夜测50分贝以上,二类生活区域夜测65分贝以上,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者10点钟的就是扰民,属于噪音污染。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二、噪音扰民怎么处理

噪音扰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处理:

1、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处理;

2、音扰民可以报警。根据声音的大小来判断,如果达到噪音级别,可以报警处理。

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小区夜间扰民是几点到几点钟

法律分析:夜间扰民是晚上22点至次日6点。

1、一类生活区域夜测50分贝以上,二类生活区域夜测65分贝以上,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者10点钟的就是扰民了,属于噪音污染。如果所处的地方出现了在这些范畴之内的行为就是扰民。

2、小区里装修时间12时至14时、19时至次日7时才是不扰民。每个省份规定的时间都有所不同,但是大同小异,居民正常休息时间内操作算扰民。容许装修的时间集中在7时到12时,14时到19时。

3、晚11点到次日早7点,分贝高于80分贝,即为扰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三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噪声排放”是指噪声源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噪声。

(二)“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四)“夜间”是指晚二十二点至晨六点之间的期间。

(五)“机动车辆”是指汽车和摩托车。

扰民是几点到几点钟?

晚上22点至次日凌晨6点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www.jizhuba.net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夜间”是指晚二十二点至晨六点之间的期间。

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夜间”是指晚二十二点至凌晨六点之间的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商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情况。

第四十六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四十七条: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小区夜间扰民是几点到几点钟

一、小区夜间扰民是几点到几点钟

1、小区夜间扰民是晚上22点至次日6点。一类生活区域夜测50分贝以上,二类生活区域夜测65分贝以上,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者10点钟的就是扰民了,属于噪音污染。如果所处的地方出现了在这些范畴之内的行为就是扰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

家庭及其成员应当培养形成减少噪声产生的良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饲养宠物和其他日常活动尽量避免产生噪声对周围人员造成干扰,互谅互让解决噪声纠纷,共同维护声环境质量。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场所活动,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第七十条

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行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劝阻、调解;劝阻、调解无效的,可以向负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报告或者投诉,接到报告或者投诉的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二、小区有人扰民怎么投诉

小区有人扰民投诉方法如下:

1、可以向小区所在的和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投诉,要求对方加强对小区的管理,防止再次出现活动扰民的情况;

2、向110进行投诉,警方接到报警后会对双方进行协调,同时还会要求文化站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噪音;

3、直接向环保部门投诉,并通过民事侵权诉讼解决这一问题。